分类
东北 内蒙古 边走边看-中国

东北自驾-元上都Xanadu

从赤峰出来,踏上回家的路。在高速路上突然看到元上都的指示牌,咦,那就开下去看看吧。没想到元上都遗址还是UNESCO的世界遗产!

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,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,始建于公元1256年;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,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。

1988年,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2012年6月29日,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,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另外一个使我超级惊讶的是,上都的英文原来叫Xanadu!这在英文里面也是一个神仙级的词语,没想到指的就是这里。

1617年,Samuel Purchas在他的书中描述,Xanadu是呼必烈大汗庄严的宫殿,有十六英里宽,旗帜飘扬,野兽追逐,豪华的宫殿远远相对。1816年,柯立芝发表的这首新诗Xanadu—Kubla Khan《呼必烈汗》,从此奠定”Xanadu”在西方文学上的象征意义。

经过上都镇,再往荒野里开,就到达了遗址,路口还有这么一块牌子。

据史料记载,最早进入滦河上游的是山戎和东胡人。

公元三世纪,东胡后分为两支–鲜卑与乌桓,元上都所在地便是乌桓族的世居地。

公元四世纪之后,拓拔鲜卑兴起,建立北魏王朝,元上都所在地是北魏的塞外牧地。

公元十世纪,辽王朝、金王朝,均以这里为优良的狩猎、游幸之地。

南宋乾道四年(1168年),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命名为金莲川,为 “莲者连也,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”。

南宋嘉定四年(1211年),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南下征金,占领了滦河上游的桓州,金莲川演变为成吉思汗的避暑地。

南宋嘉定八年(1215年),成吉思汗以桓州凉陉为其“夏宫”。成吉思汗分封众将时,元上都地区是木华黎家族的世袭领地。

南宋嘉定四十九年-宝祐五年(1256~1258年),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聪(刘秉忠)于桓州城东、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,命名为开平。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后,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。

元朝中统四年(1263年)升为都城,定名上都。

元朝至元八年(1271年),忽必烈定国号为“元”,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,经历十一帝,108年。一直到元朝末年,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、经济、军 事、文化中心。明初,明朝廷建立了开平卫,宣德时南徙独石,此城被废弃,此后长期无人居住便成为一片废墟。

听说是“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”,还觉得这么厉害的名号,怎么都没见谁介绍过这个都城呢,结果原来确实只有遗址而已,都城神马的只能靠想象。。。倒是这一片金莲川草原很是漂亮。这里面蛮大的,其实有时间,可以租个自行车到处逛逛。主要的宫殿区坐景区车可以到达。

虽然现在看起来真是很不起眼,荒草丛生,位置在现代感觉也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。但是这个遗址非常重要,所以也被定为世界遗产。

这座被史学家称誉为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相媲美的都城遗址,融合了蒙古文化、华夏文明,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明阶段。保存良好的宫城、皇城、外城城墙、整齐对称的街巷、错落有致的建筑遗迹、自然生态良好的草原、众多的人文遗迹、优美的 生态环境,构成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代都城遗址。

元上都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,它不仅是一处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,同时也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。作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,元上都遗址以其重要的历史、文化、科学和艺术价值,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、辉煌壮美、璀璨绚丽的中华 文明和游牧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

元朝几个都城是这样的,大概因为上都这个位置有点偏,所以可能名气没那么大。

元大都—— 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,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,南至长安街,东西至二环路。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,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。

中都——遗址元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,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,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。

上都——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。

2019-08-14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